当前位置:首页 >> 市级部门专栏 >> 市残联 >> 工作动态
作品亮相故宫百年展,龙泉青瓷工艺美术师陈卫星以匠心推动古韵新传
时间:2025-10-15 15:30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省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

故宫博物院百年大展展区

近日,在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之际,“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大展在故宫午门展厅隆重启幕。展览以200件(套)珍贵文物,全景式展现故宫百年的发展历程。其中,一件由浙江龙泉青瓷高级工艺美术师陈卫星创作的作品《朝冠耳狻猊熏炉》在文创展区格外引人注目。

陈卫星作品亮相故宫博物院百年大展

这件熏炉以宋代哥窑经典器型为基底,巧妙融入“龙子狻猊”这一传统祥瑞符号。整体造型庄重典雅,釉色温润如玉,镂空捏塑处工艺精湛。狻猊作为“龙之九子”之一,形似狮子,性喜烟火,常呈静坐姿态,与熏炉功能相得益彰,完美展现皇家器物的恢弘气度。

陈卫星作品《朝冠耳狻猊熏炉》

谈到创作理念时,陈卫星表示,这件作品以“香为媒,兽为信”为构思核心,通过瑞兽衔香的意象,将狻猊的祥瑞寓意与哥窑的工艺价值有机结合。“它不只是一件焚香用具,更是一个融合‘祈福、赏瓷、品韵’三重体验的文化载体。”

陈卫星以匠心巧手,将青瓷“尚青类玉”的美学追求与身为残疾人艺术家的坚韧精神融注于器物之中,使这件作品成为故宫百年庆典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参加故宫博物院哥窑瓷器展的《传世哥窑尊》

陈卫星的作品已不是首次入选故宫展览。此前,他的《传世哥窑尊》《传世哥窑弦纹瓶》就因独特的“金丝铁线”纹样入选故宫哥窑展。他的创作既传承宋代哥窑古韵,又融入现代审美理念,正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与包容性的生动体现。

陈卫星出生于青瓷世家,肢体三级残疾曾是他少年时期的枷锁。初中毕业后,他进入国营瓷厂工作。他喜欢钻研青瓷,尤其沉迷于哥窑金丝铁线的玄妙与宋瓷素朴之风中蕴含的东方哲思。

上世纪90年代青瓷行业低迷,同行纷纷转行,陈卫星却选择坚守。在他的工作室里,整排书柜堆满陶瓷典籍。无数个深夜里,他独自拉坯、印坯,经过上百次试验,用三年时间成功复原哥窑古法,最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仿古哥窑铁胎开片系列瓷器。

陈卫星在创作作品

2014年,陈卫星成立个人哥窑工作室,创作《哥窑贯耳瓶》《龙纹贯耳瓶》等代表作,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浙江省博物馆永久收藏,并相继受邀赴新加坡、西班牙等国参展,让龙泉青瓷走向国际舞台。

2025年,陈卫星荣获“浙江省自强模范”称号。如今,他依然每天工作十余小时,长年累月的创作,指尖已磨出深痕。“一位优秀的青瓷艺人,不仅要手艺精熟,更要在作品中融入对人生的思辨。”他说,“我始终鞭策自己精益求精,一直要求自己做得更加优秀,以此鼓舞更多残疾人朋友自强自立。”

“哥窑的美,从来不是完美无瑕。”陈卫星常轻抚着瓷上的纹路说,“这开片,就像人生。窑火一淬,胎釉收缩,裂痕自然而生。接纳它,美化它,就成了金丝铁线。我们走过的路、受过的磨砺,不也正是这样吗?那才是生命真正的样子。”陈卫星用他的青瓷人生证明:身体的局限从不是追求卓越的阻碍,真正的完美,源于在残缺中依然不放弃对完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