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资讯 >> 区县动态
生态工业筑基、农旅融合赋能、公共服务普惠,景宁以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打造民族共富高地——溢彩畲乡绘就共富图景
时间:2025-10-19 10:42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日报

“真没想到,项目通过验收当天就拿到了不动产权证。这为我们抢抓市场机遇、加速投产争取了宝贵时间。”昨日,浙江思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李乐凯手拿崭新的不动产权证书,难掩喜悦。

李乐凯口中的高效服务,正是景宁畲族自治县首例工业投资项目“验登合一”改革实践——通过同步办理并发放《建设工程规划核实确认书》《消防验收备案意见表》《竣工验收备案表》以及《不动产权证书》,景宁实现了项目“验收即发证”,以审批效率的突破为企业发展按下“快进键”。

行走在景宁的山水城乡之间,一股奋楫争先的热浪扑面而来。近年来,景宁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感恩奋进,以使命为帆、实干为桨,锚定让“各族人民生活越过越红火”这一根本目标,在创新中谋突破,在实干中求跨越,以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全力打造民族共富高地。

发展的活力,源于产业的坚实根基。景宁始终以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为核心,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建强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以产业共富书写发展新篇。

景宁强力推动工业振兴推进城市发展,以竹木加工、精密制造、畲医药大健康为三大主导产业,以丽景园、澄照民族创业园“两个平台”为牵引,深入实施“腾笼换鸟”、企业梯度培育等行动,推动生态工业提质升级。2024年,全县规上工业产值达43.7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9.6亿元、规上工业企业达76家,实现三个“三年翻番”,工业发展“筋骨”愈发强健。

与此同时,景宁在特色产业赛道上精准发力,深耕“景宁600”品牌,主攻“茶乡竹海药谷”,全速推进惠明茶产业园、生生堂高标准加工厂、浙南畲药创新技术产业园等项目投产,将源源不断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目前,全县已累计建成“景宁600”生态基地13.47万亩,形成七大品类122款山间珍品,2024年销售额达7.4亿元。

在生态工业基础持续夯实的同时,以畲族文化为核心的风情旅游文化产业魅力也在不断释放。景宁以创建畲族风情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提速畲族风情康养度假综合体、“敕木神山·江南雪国”等文旅项目,落地外滩五号咖啡营地、千峡湖水上运动、路亚基地等新业态项目,为游客带来多元化体验。2024年,景宁全域旅游接待量达246.3万人次,同比增长7.9%。文旅融合正成为景宁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发展的动能,离不开项目的强力驱动。景宁以创新精神破解发展难题、破除要素障碍,通过聚合创新要素、优化服务保障,将重大项目攻坚作为发展“主战场”,锻造起吸引资源、拉动增长的“强磁场”。

以项目提速撬动发展全局,景宁全力打好重大项目“五大攻坚战”:全速推进景宁抽水蓄能、638国道、双港水库等事关长远的战略工程,为县域发展筑牢基础支撑;推动富乐德半导体、金村水库、民族双创中心等重大项目竣工投用,让项目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亮眼的招引成果更印证景宁发展的吸引力。今年1—7月,景宁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2个,其中20亿元项目1个、10亿元项目2个,总投资52.63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9%,制造业占比83.33%,实现全年任务超额完成的目标。

发展的温度,终究是要落在民生福祉的提升上。景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率先开展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省级试点,13项经验入选全省首批推广清单,精准破题山区教育、医疗、“一老一小”等群众关切领域,用一个个务实举措、一桩桩民生实事,为各族群众拓宽“幸福路”。

在山区教育方面,景宁率先探索小规模学校优化调整,扎实开展全国“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等改革,让山区农村孩子享受更均衡的教育;在“一老一小”领域,实施全国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托育教育一体化等试点,创新“加双筷子”农村老人就餐互助模式,婴幼儿入托率31.7%、居全省前列,畲乡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医疗保障方面,景宁深入探索“固定+流动”山区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推出“智慧流动医院”服务标准,该模式成为全省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十大案例,并在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作典型推广,真正将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到乡村“最后一米”。

一组组亮眼数据见证景宁共富成效:2024年,景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7亿元,增长8.1%,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二;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753元、30461元,增速分别位居全省第五、第一;生态质量指数持续走在全省前列……数据背后,是景宁各族群众不断提升的获得感、幸福感。

站在新起点,景宁正以更足的干劲、更实的举措,持续夯实产业根基、推进项目建设、增进民生福祉,让民族共富的画卷在浙南山区愈发绚烂。